机器生汇编,汇编生B,B生C,C生万物
JVM 内存区域主要分为线程私有区域【程序计数器、虚拟机栈、本地方法区】、线程共享区域【JAVA 堆、方法区】、直接内存
线程私有数据区域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, 依赖用户线程的启动/结束而创建/销毁。
线程共享区域随虚拟机的启动/关闭而创建/销毁。
Java栈(虚拟机栈)
Java线程执行方法的内存模型,一个线程对应一个栈,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(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,操作数栈,动态链接,方法出口等信息)不存在垃圾回收问题,只要线程一结束该栈就释放,生命周期和线程一致。
本地方法栈
登记native方法,在Execution Engine执行时加载本地方法库
程序计数器
就是一个指针,指向方法区中的方法字节码(用来存储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,也即将要执行的指令代码),由执行引擎读取下一条指令,是一个非常小的内存空间,几乎可以忽略不记。
方法区(永久代,Permanent Generation)
类的所有字段和方法字节码,以及一些特殊方法如构造函数,接口代码也在此定义。简单说,所有定义的方法的信息都保存在该区域,静态变量+常量+类信息(构造方法/接口定义)+运行时常量池都存在方法区中,虽然Java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,但是它却有一个别名叫做 Non-Heap(非堆),目的应该是与 Java 堆区分开来。
方法区是JVM规范里的一个概念,HotSpot在JDK7之前使用永久代来实现方法区。GC也不会在主程序运行期对永久区域进行清理。在JDK8中, HotSpots使用元空间取代了永久代。永久代属于堆,元空间属于直接内存。元空间只存储类的元信息,永久代中的静态变量和常量池等并入堆中。
堆(运行时数据区)
虚拟机启动时创建,用于存放对象实例,几乎所有的对象(包含常量池)都在堆上分配内存,当对象无法再该空间申请到内存时将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。同时也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。可通过 -Xmx –Xms 参数来分别指定最大堆和最小堆。堆也是垃圾收集器进行垃圾收集的最重要的内存区域。由于现代 VM 采用分代收集算法, 因此 Java 堆从 GC 的角度还可以细分为: 新生代(Eden区、From Survivor区和 To Survivor区)和老年代。
新生代
是用来存放新生的对象。一般占据堆的 1/3 空间。由于频繁创建对象,所以新生代会频繁触发MinorGC 进行垃圾回收。新生代又分为 Eden 区、ServivorFrom、ServivorTo 三个区。
- Eden 区,Java 新对象的出生地。(如果新创建的对象占用内存很大,则直接分配到老年代)。当 Eden 区内存不够的时候就会触发 MinorGC,对新生代区进行一次垃圾回收
- ServivorFrom区,上一次 GC 的幸存者,作为这一次 GC 的被扫描者。
- ServivorTo区,保留了一次 MinorGC 过程中的幸存者。
MinorGC 的过程(复制->清空->互换)
- eden、servicorFrom 复制到 ServicorTo,如果有对象的年龄以及达到了老年的标准,则赋值到老年代区,,同时把这些对象的年龄+1
- 清空 eden、servicorFrom
- ServicorTo 和 ServicorFrom 互换
老年代
主要存放应用程序中生命周期长的内存对象。老年代的对象比较稳定,所以 MajorGC 不会频繁执行。
MajorGC 采用标记清除算法:首先扫描一次所有老年代,标记出存活的对象,然后回收没有标记的对象。MajorGC 的耗时比较长,因为要扫描再回收。当老年代也满了装不下的时候,就会抛出 OOM(Out of Memory)异常。
常量池
Class文件常量池
运行时常量池
字符串常量池
堆、栈和方法区
堆
- 存储的是对象,每个对象都包含一个与之对应的class
- JVM只有一个堆区(heap)被所有线程共享,堆中不存放基本类型和对象引用,只存放对象本身
- 对象由垃圾回收器负责回收,因此大小和生命周期不需要确定
栈
- 每个线程包含一个栈区,栈中只保存基础数据类型的对象和自定义对象的引用(不是对象)
- 每个栈中的数据(原始类型和对象引用)都是私有的
- 栈分为3个部分:基本类型变量区、执行环境上下文、操作指令区(存放操作指令)
- 数据大小和生命周期是可以确定的,当没有引用指向数据时,这个数据就会自动消失
方法区
- 静态区,跟堆一样,被所有的线程共享
- 方法区中包含的都是在整个程序中永远唯一的元素,如class,static变量